钢结构施工流程
钢结构施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需遵循 “工厂加工预制 + 现场安装组装” 的核心逻辑,全流程可分为施工准备、构件加工、现场安装、涂装防护、竣工验收5 大阶段,各阶段环环相扣,需严格把控精度与质量(依据 GB51022-2015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等规范)。
此阶段是施工的 “前置保障”,核心是解决 “技术、材料、场地、机具” 四大核心问题,避免后期返工。
- 图纸会审与深化设计:
- 核对建筑图、结构图、机电管线图的一致性(如预留孔洞位置、构件与管线冲突);
- 对复杂构件(如空间桁架、异形钢柱)进行深化设计,出具加工图纸(需设计院确认),明确构件尺寸、连接方式、焊接参数等。
-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:
- 包含构件加工方案、吊装方案(明确吊点、吊车选型、吊装顺序)、焊接方案(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PQR)、测量放线方案、应急预案等;
- 对高风险工序(如大跨度钢梁吊装、高空焊接)需组织专家论证。
- 技术交底:
- 向施工班组、加工厂家进行 “分级交底”,明确技术要求(如焊缝等级、螺栓扭矩、安装偏差),确保执行一致。
- 主材采购与检验:
- 钢材(如 Q355B、Q235B)需提供材质证明书,进场后按规范抽样检测力学性能(抗拉、屈服强度)和化学成分;
- 辅材(高强螺栓、焊材、防腐 / 防火涂料)需匹配主材性能,如高强螺栓需提供 “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”,焊材需与钢材强度等级对应(如 Q355 钢用 E50 系列焊条)。
- 材料存储:
- 钢材需垫高防潮(垫木间距≤3m),避免锈蚀;高强螺栓需防潮、防污染,存储温度 5~30℃;焊材需按要求烘干并保温(如低氢型焊条烘干后存入 80~100℃保温筒)。
- 场地平整与硬化:
- 清理施工场地,平整吊装作业区,对吊车行走路线、构件堆放区进行硬化(承载力≥吊车接地比压);
- 划分构件堆放区(按安装顺序堆放,避免二次搬运),设置标识牌(构件编号、规格、安装部位)。
- 测量放线与基准设置:
- 依据甲方提供的基准点,布设现场测量控制网(平面控制网、高程控制网),使用全站仪、水准仪复核;
- 对混凝土基础(如独立基础、桩承台)进行复核:检查预埋螺栓的位置偏差(≤±2mm)、标高偏差(≤±5mm),超差需制定处理方案(如螺栓纠偏、补焊垫板)。
- 加工机具:工厂端需准备数控切割机(下料)、H 型钢组立机(构件组装)、埋弧焊机(焊接)、校直机(构件矫正)、钻床(螺栓孔加工)。
- 安装机具:现场需准备汽车吊 / 履带吊(吊装,根据构件重量选型)、全站仪(安装定位)、扭矩扳手(高强螺栓终拧)、焊接设备(现场补焊)、登高设备(脚手架 / 高空作业车)。
钢结构构件(如钢柱、钢梁、桁架、檩条)主要在工厂加工,此阶段是控制质量的关键,流程如下:
- 按深化图纸尺寸,使用数控切割机(等离子 / 火焰切割)对钢板、型钢进行切割;
- 切割后需去除边缘毛刺、熔渣,保证切口平整(偏差≤1mm/m)。
- 针对 H 型钢、箱型柱等构件,先将腹板、翼缘板按设计位置组装,用点焊固定(点焊长度≥50mm,间距≤500mm);
- 组装后检查构件截面尺寸(如 H 型钢翼缘板垂直度≤3mm),确保符合图纸要求。
- 焊接工艺:根据构件材质和焊缝等级(如一级焊缝需 100% 探伤),采用埋弧焊(工厂批量焊接,效率高、质量稳定)或气体保护焊(复杂节点);
- 质量控制:
- 焊接前需预热(如厚板或低氢焊材,预热温度≥80℃),防止冷裂纹;
- 焊接后需清理焊渣,对一级、二级焊缝进行无损检测(UT 超声波探伤或 MT 磁粉探伤),合格率需 100%。
- 焊接后构件会产生变形(如翼缘板弯曲、构件整体扭曲),需用机械矫正(校直机)或火焰矫正(局部加热,温度≤800℃,避免过烧);
- 矫正后构件的直线度偏差≤L/1000(L 为构件长度)。
- 对构件连接端部进行铣平处理(如柱脚、梁端,保证连接面平整),铣平精度≤0.3mm/m;
- 按图纸位置用钻床(或数控钻床)加工螺栓孔,孔径偏差≤+1.0mm,孔距偏差≤±1.5mm(同一组螺栓孔)。
- 单个构件检验:检查构件尺寸(长度、截面、螺栓孔位置)、焊缝质量、表面平整度,合格后标注构件编号;
- 预拼装:对复杂构件(如大跨度桁架、多节钢柱)在工厂进行预拼装,模拟现场安装,检查连接精度(如节点间隙、构件错位),发现问题及时调整。
现场安装是将工厂预制的构件按设计位置组装成整体结构,需严格控制吊装顺序和安装精度,流程如下:
- 再次复核混凝土基础的标高、预埋螺栓位置、基础顶面平整度;
- 若预埋螺栓偏差超差,采用 “热弯矫正”(小偏差)或 “植筋补装”(大偏差,需设计确认);
- 清理基础顶面和螺栓丝扣(去除油污、铁锈),在螺栓上套好螺母,准备安装钢柱。
吊装需遵循 “先竖向后水平、先核心后次要” 的原则,避免结构失稳,常见顺序:钢柱→钢梁→支撑→檩条 / 拉条。
- 高强螺栓连接(核心连接方式):
- 初拧:用扭矩扳手按终拧扭矩的 50% 拧紧,消除螺栓间隙;
- 终拧:按设计扭矩(如 M20 高强螺栓终拧扭矩约 400~450N・m)拧紧,终拧后需做标记,24h 内完成扭矩检查(合格率≥90%);
- 注意:螺栓连接面需保持干燥、清洁,抗滑移系数需符合设计要求(一般≥0.45)。
- 现场焊接(补充连接,如柱梁节点、牛腿):
- 焊接顺序:先焊主要焊缝(如柱梁翼缘焊缝),后焊次要焊缝;
- 焊接质量:一级焊缝需 100% 探伤,二级焊缝需 20% 抽样探伤,禁止出现裂纹、未熔合等缺陷。
- 全部构件安装完成后,用全站仪复核整体结构的垂直度、水平度、标高偏差;
- 对超差部位进行微调(如钢柱垂直度可通过调整地脚螺栓垫板),确认合格后,终拧所有高强螺栓,补焊临时固定件的缺口。
钢结构需通过涂装实现防腐(防止钢材锈蚀)和防火(提高耐火极限)功能,流程如下:
- 采用喷砂除锈(工厂端)或动力工具除锈(现场局部),除锈等级需符合设计要求(一般防腐≥Sa2.5 级,防火≥Sa2.0 级);
- 除锈后 4h 内完成第一道涂装,避免钢材二次锈蚀(若表面返锈,需重新除锈)。
- 按设计要求涂刷防腐涂料(如环氧富锌底漆、聚氨酯面漆),一般为 “底漆 + 面漆” 或 “底漆 + 中间漆 + 面漆”;
- 涂层厚度控制:总厚度需符合设计(如户外钢结构总厚度≥120μm),用涂层测厚仪检测,每 10m² 测 3 点,合格率≥90%。
- 仅在有防火要求的部位(如梁柱、承重构件)涂刷防火涂料(如超薄型、薄型、厚型);
- 涂层厚度根据耐火极限确定(如一级耐火极限 1.5h,厚型防火涂料厚度≥25mm),涂刷后需做附着力测试(拉拔强度≥0.15MPa)。
- 对螺栓连接部位、焊缝节点,需涂刷专用防腐密封胶(如硅酮胶),防止雨水渗入;
- 对外露的钢构件(如檩条),可根据需求涂刷面漆(如彩色面漆),提升外观效果。
此阶段是对钢结构工程质量的最终确认,需分 “分项验收” 和 “竣工验收” 两步进行。
- 分别验收 “构件加工”“安装精度”“焊接质量”“涂装质量” 等分项,提供以下资料:
- 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、检测报告;
- 构件加工图纸、预拼装记录;
-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、无损检测报告;
- 高强螺栓扭矩检测记录、涂层厚度检测报告。
- 现场检查:
- 结构外观:无明显变形、焊缝缺陷、涂层破损;
- 尺寸偏差:整体垂直度≤H/2500(H 为建筑高度),且≤50mm;整体平面弯曲≤L/1500(L 为建筑长度),且≤25mm;
- 资料审核:确认所有资料完整、合格,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;
- 验收合格后,出具《钢结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》,工程正式交付使用。
- 焊接质量:一级焊缝 100% 探伤,禁止冷裂纹、未焊透;
- 高强螺栓:终拧扭矩必须达标,禁止漏拧、超拧;
- 测量精度:安装过程中实时监测,避免累积偏差;
- 涂装环境:防腐 / 防火涂装需在温度 5~35℃、湿度≤85% 的环境下进行,雨天禁止施工;
- 吊装安全:吊车选型需满足荷载要求,高空作业需系安全带,设置安全防护网。
通过以上流程,可确保钢结构工程的安全性、稳定性和耐久性,适用于厂房、场馆、高层建筑等各类钢结构项目。